临沂到太原客车为您介绍临沂王羲之故居景区导览图及看点解说
王羲之故居是一座古典园林式建筑。它始建于晋代琅琊郡境内(今山东临沂市区),是书圣王羲之出生并生活过的地方,内有不少历史古迹。王羲之故居中的普照夕阳曾经作为古代"琅琊八景"之首名扬九州。200多米,总面积约20多万平方米。
临沂 -王羲之故居-全景图
洗砚池
洗砚池,又名“砚池”、“墨池”、“鹅池”。晋代以王羲之为代表的琅琊王氏族人曾在此“临池学书”致使“池水尽黑”。
相传王羲之幼年刻苦练字后,经常到池中洗刷砚台,长时间后以至于池水呈墨色,于是人们名曰“洗砚池”,古代文人也称之为“墨池”。
据介绍,故居中只有洗砚池是‘原汁原味’真古迹,其它部分均为后建或扩建的,包括洗砚池后方的亭子(前一次还有池中喷泉)。
墨华轩碑廊
洗砚池西侧有一处长廊,名为墨华轩碑廊,始建于八十年代。陈列着我国当代著名书法家,舒同、启功、沙孟海等刻石80余块。
墨华轩右侧有一座市桥-孝桥,桥栏上刻二十四孝的故事,临沂就占其中七个,如‘卧冰求鲤’说的就是王羲之的从曾祖父王洋的故事。
曲水流觞
王羲之故居的曲水流觞是仿王羲之在浙江绍兴的居所创作《兰亭序》时发生的故事情节建造的,估计修建时间不长(2009年好像没有印象)。
曲水流觞的典故:永和九年(353年)三月初三上巳日,晋代贵族、会稽内史王羲之偕亲朋谢安、孙绰等42位全国军政高官,在兰亭修禊后,举行饮酒赋诗的“曲水流觞”活动,引为千古佳话。这一儒风雅俗,一直留传至今。
琅琊书院
琅琊书院位于王羲之故居洗砚池北侧,书院始建于清乾隆年间,由沂州下辖的七个州县共同出资在右军祠内创办,为当时鲁东南地区的最高学府。 琅琊书院的前身是晋代王羲之故宅中的书院,清代修改为琅琊书院。1989年,临沂重新修建了占地200平方米的琅琊书院。新生的琅琊书院位于重新整修后的王羲之故居内,成为临沂的一大名胜。
普照寺
普照禅寺原为琅琊古宅。沂州四大古寺之一。后魏时,名律寺。唐玄宗开元八年(720年),赐名开元寺。北宋改称天宁万寿禅寺。伪齐刘豫时,易名普照寺。金天会十五年(1137年),僧妙济禅师觉海来的普照寺任主持。西晋末,“ 永嘉 之变”(公元307年-313年), 临沂 “诸王南迁,舍宅为寺。东有晒书台,南有泽笔池,一曰洗砚池,皆其遗址”《集柳碑》)。
集柳碑
集柳碑位于王羲之故居普照禅寺内,是我国金代著名的石刻,碑高8尺6寸,宽3尺9寸,厚2尺1寸,字径1.5寸,共1261字。
集柳碑系金皇统四年(1144年)妙济禅师历尽千辛万苦搜集齐的柳公权字,集成《沂州普照禅寺兴造记》全文雕刻在石碑上,世人称为“集柳碑”。康熙七年(1668年)集柳碑于 郯城 大地震中折断为数截,精心修复后仍残缺128字。道光年间又有僧人误以刮洗,臻使笔划粗肥失去原来风貌。抗战时期日军险将石碑盗走。
现存于临沂市博物馆内的集柳碑系1979年比照数种拓本复制而成。现王羲之故居普照寺院内为复建集柳碑。
在普照禅寺前广场旁边竖立着一块非常壮观的兰亭石壁,上面镌刻着王羲之的经典之作《兰亭序》。
王右军祠
相当于王家祠堂。内有王家家谱、内祀王羲之、王献之、智永和尚三位书法家。
王右军祠位于“流觞亭”左边,始建于清康熙三十七年(1698),同治八年(1896)重修,总面积756平米,飞檐回廊,古朴深沉。祠大门上端悬挂“王右军祠”木质匾额,系沙孟海先生手迹。
晋墓
2004年3月,人们在扩建王羲之故居公园的时候,先后在这里发现了两座古代墓葬,出土了丰富的文物,精美的金器、铜器、瓷器、陶器等,向人们展示了墓主人高贵的身份。专家告诉我们,二号墓曾经是王羲之故居的晒书台,墓主人是晋元帝司马睿的父亲司马觐与他的妃子夏侯氏的合葬墓;一号墓墓主人则是三个孩童,其中两个男孩葬在了一起,一个两岁,一个未满一周岁,另外一边是一个女孩。
一号墓出土270多件精美文物。其中鸟形青铜熏炉、胡人骑狮青瓷器青铜器等7件为国家一级文物。这次,故居晋墓博物馆没有开放,幸运的是,在临沂博物馆有一个洗砚池晋墓出土文物展,看到了部分珍贵出土文物。
鹅池碑
该碑相传为王羲之与王献之父子共书。王羲之书“鹅”,王献之书“池”,又称父子碑。
五贤祠
临沂市五贤祠,旧在临沂老城南关外,名景贤祠,明嘉靖年间沂州知州何格所建,祭祀诸葛亮、王祥、王览、颜真卿、颜杲卿五人。清乾隆十六年(公元1751年)移址洗砚池东重建,并更名为“五贤祠”。2003年王羲之故居整修扩建时据原貌重建。主体建筑为硬山式大殿三间,东窗上砖刻“孝感天地”,西窗上砖刻“忠冠古今”。殿内正中塑诸葛亮坐像一尊,东侧有王祥、王览二位坐像,西侧有颜真卿、颜杲卿二坐像。大殿前是御碑亭,亭内有乾隆题诗碑,其诗为:“孝能竭力王祥贤,忠以捐躯颜杲真;所遇由来殊出处,端推诸葛是全人。